探索川茶新贵——“宜早1号”的非凡魅力
在四川的茶园中,有一种茶树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卓越的品质脱颖而出,它就是“宜早1号”。由四川峰顶寺茶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培育的这一品种,源自1996年在高县羊田乡华丰村黄桷包组的四川中小叶群体品种茶园中发现的一株特早生茶树单株,经过精心的系统选育而成。
“宜早1号”以其灌木型的生长形态和特早生的生长习性,成为了茶树中的佼佼者。它的植株主干不明显,树枝开张或半开张,分枝较密,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力。叶片为中叶,长椭圆形,叶脉清晰可见,叶色鲜绿,叶片厚实,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头肥大且白毫显露,这些都是“宜早1号”的显著特征。
在产量上,“宜早1号”同样表现不凡。2008年至2010年的多点试验显示,它的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14天以上,全年名优茶鲜叶亩产量3年平均70.8公斤,比对照高出12.5%。这一产量表现,无疑为茶农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品质上,“宜早1号”更是出类拔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9.2%、3.2%、3.6%,均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而儿茶素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分别为13.39%、15.8%和4.94,均比对照低。这些数据表明,“宜早1号”内含物丰富,酚氨比适中,滋味鲜醇厚实而不苦涩,香气高,品质优,适制性好,特别适合加工芽形和条形名茶。
栽培“宜早1号”也有其特定的要点。春秋两季均可栽种,选择苗高20厘米以上,主干直径0.3厘米以上的健壮茶苗。按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3厘米~40厘米双行单株或双行双株错窝定植。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即可投产,同时需要加强营养调控、树势调控及绿色防控管理,并及时按标准及加工要求进行鲜叶采摘。
“宜早1号”适宜在四川省海拔1000米以下的早茶及特早茶区种植,这一地理优势使得它在四川的茶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宜早1号”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的茶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