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油薹1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绿色瑰宝
2025-04-27 05:16:36 发布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州油薹1号的菜薹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个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中晚熟菜薹品种,以其出色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以及丰产稳产的特性,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州油薹1号的播种到采收周期大约为75天,其基生叶呈长卵圆形,叶缘波浪形,宽大且绿色光滑,无蜡质,展现出自然的生命力。这种菜薹的抽苔能力极强,主薹采收期株高可达65厘米,开展度70厘米,苔粗2.7厘米,种子呈灰黑色。在寒冷的冬季,州油薹1号以其耐寒性脱颖而出,同时,它的抗病性也保证了作物的健康生长。
产量方面,州油薹1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每亩菜薹产量可达2500至3000公斤,这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口感上,州油薹1号的幼苗、叶、嫩薹炒食时带有独特的辛香味,商品性极佳,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
栽培技术方面,州油薹1号的种植并不复杂。9月中下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每亩用种量大约25克。播种后,待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可以假植于装有营养土的蔬菜育种盘或营养盒内,或者直接播种于育苗盘或营养钵内。苗龄28天时进行移栽,在此之前需要整好地,挖施肥沟,并施入足够的基肥。定植时采用双行种植,株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每亩大约栽3000株。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检查成活率并及时补苗,防治害虫,并适时除草。待植株长大后,即可采收,也可以待抽苔后采收菜苔,或者直接撒播于土壤肥沃的厢土上,待幼苗长有3至5片真叶后采收幼苗食用。
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州油薹1号已达到登记标准,并通过登记,适宜在湖南省种植。这一品种不仅丰富了当地的蔬菜种类,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份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