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8号:甘肃河西走廊的丰收希望
2024-12-18 03:36:56 发布
在甘肃省的广袤大地上,一种名为“武春8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丰收希望。这个品种是由武威市农业科学院和武威市武科种业共同培育的,其育种编号为甘审麦2012003,是一种春性中熟小麦,生育期为99天,比常规对照品种晚熟1-2天。
武春8号的幼苗直立,叶色鲜绿,显示出强大的生长势头。成熟时,植株高度可达85厘米,穗形长方,长芒白穗,籽粒呈琥珀色,质地坚硬。每穗平均含有40粒左右的籽粒,千粒重约为48克。在品质上,武春8号的容重为793克/升,蛋白质含量为13.56%,湿面筋含量为28.9%,吸水率为63.65%,稳定时间为3.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为339E.U,拉伸面积为88.7平方厘米。这些指标显示了武春8号在品质上的优越性。
在抗病性方面,武春8号表现出中抗至高抗条锈病的特性,对白粉病有中等感病性,但对叶锈和黄矮病则较为敏感。产量方面,2009至2010年在甘肃省区试中,武春8号的平均亩产达到513.17公斤,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3.68%;201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28.01公斤,比对照增产7.65%,显示出良好的增产潜力。
栽培武春8号时,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2℃时播种,河西走廊地区适宜在3月中上旬顶凌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50万至60万粒,其中55万粒为最适宜密度。施肥方面,每亩需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4-5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其中,30%的氮肥和全部钾肥应作为头水追肥,其余肥料则作为底肥施入。
武春8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及类似地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这一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性,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