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农44号:山西谷子新品种,丰收的希望
在山西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长农44号”的谷子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为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这个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精心培育,凝聚了郭二虎、范惠萍等育种专家的心血,是2007品11与RN杂交的成果。
“长农44号”以其春谷中晚熟的特性,展现出125天左右的生长期。它的幼苗叶鞘呈绿色,成熟植株高达137.2厘米,穗长22.8厘米,单穗重达23.6克,单穗粒重18.4克,出谷率高达77.9%,千粒重为2.94克。穗形纺锤,穗码松紧适中,刚毛短,呈现出黄谷黄米的色泽。这种谷子不仅成穗率高,抗倒性强,而且在营养成分上也表现优异,粗蛋白含量为10.49%,粗脂肪含量为3.38%。
在抗病性方面,“长农44号”同样表现出色,中抗谷瘟病,抗谷锈病,高抗白发病。在产量上,它也不负众望,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309.6千克,比对照品种长农35增产3.7%;第2生长周期亩产更是高达359.3千克,比对照品种长农35增产11.04%。
为了确保“长农4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以及田间管理。秋施有机肥并深耕,春季结合播前整地亩施复合肥30~40千克,适宜的氮磷比是1:0.45~0.65。拔节后亩追肥10~15千克,播前多耙耢保墒。春播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每亩2.5~3万株,地膜覆盖种植可控制在每亩3~3.5万株。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采用药剂拌种或购买包衣种子,后期防止鸟害,及时收获。
“长农44号”适宜在山西中南部、辽宁朝阳、陕西延安、甘肃天水等谷子中晚熟区春播。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种子拌种处理,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白发病、谷瘟病及后期鸟害,慎用除草剂。
“长农44号”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山西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对农业科技的一份贡献,它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