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1515:山西冬麦新希望,耐旱增产新选择
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的旱地上,一种名为晋太1515的新品种小麦正以其出色的耐旱性和增产潜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晋太1515,审定编号晋审麦20190015,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品种来源为Suntca(澳)/T1960的杂交。
晋太1515以其冬性特征,生育期长达256天,与对照品种长6878的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显示出其分蘖力强的特性。株高83厘米,株型紧凑,茎叶无蜡质,旗叶直立,穗层整齐,熟相良好。穗纺锤形,平均穗长7.5厘米,长芒,白壳,护颖卵形,颖肩方肩,颖嘴直,小穗密度中等。粒椭圆形,白粒,粒角质,亩穗数达到36.6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4.9克。
在抗病性方面,晋太1515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为中感,这要求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病害的防治。品质方面,2017年和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检测结果显示,籽粒容重分别为794克/升和814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分别为14.68%和14.88%,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0%和27.1%,稳定时间分别为1.3分钟和0.8分钟,显示出良好的品质特性。
产量表现上,晋太1515在2016至2017年度和2017至2018年度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375.2千克和314.3千克,比对照长6878分别增产3.7%和4.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4.8千克,比对照增产4.1%。2018至2019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72.0千克,比对照增产6.1%,显示出其稳定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亩基本苗20至25万,初冬磙压和返青前后耙耱,以及小麦生育后期开展一喷三防的措施。
综上所述,晋太1515以其耐旱性、增产潜力和良好的品质,通过了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