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44:高效抗虫棉,长江流域棉农的新选择

2024-12-05 04:38:21 发布

在长江流域,棉花种植正迎来一场革命。中棉所144,这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转基因早熟杂交棉花品种,以其卓越的抗虫性能和高产潜力,正成为棉农们的新宠。

中棉所144拥有国审棉20220045的审定编号,其品种名称和育种者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这一品种的诞生,源于GKz中杂A49-668选系与中177的杂交,而其转基因目标性状是抗棉铃虫,持有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21)第043号,确保了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安全性。

中棉所144的特征特性十分引人注目。它是一种早熟品种,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仅为105天。植株株型松散,株高约99.7厘米,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鲜绿。每株平均结铃11.9个,铃形卵圆,单铃重5.6克,衣分高达39.0%,子指11.4克,霜前花率高达94.6%。此外,中棉所144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高,不早衰,吐絮畅,且对枯萎病和黄萎病有良好的耐病性。

在产量表现上,中棉所144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019-2020年的统一试验中,其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50增产13.9%、14.6%和13.9%。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增产效果依然显著,分别增产2.2%、1.6%和0.8%。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期播种(5月下旬-6月上旬)、合理密植(4000-5000株/亩)、化学调控、肥水运筹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抗虫特性,一、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最终,中棉所144以其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种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此品种。

中棉所144,不仅是一个棉花品种,更是长江流域棉农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效率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