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优美丝占”:杂交水稻新希望,产量高抗病强
在安徽的稻田里,一种名为“两优美丝占”的水稻新品种正悄然成为农民的新宠。这款由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杂交水稻,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赢得了安徽省的审定编号皖审稻20211055,正式成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
“两优美丝占”以其中籼两系杂交的特性,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力。在2019年和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它平均株高达到121.3厘米,亩有效穗16.2万,每穗总粒数192.5粒,结实率高达84.3%,千粒重26.3克。全生育期139.6天,虽然比对照品种Ⅱ优838稍长3.5天,但其产量表现却极为亮眼: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1.4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10%;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16千克,增产7.32%。在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628.26千克,增产8.78%。
然而,这款水稻并非完美无缺。在抗病性方面,“两优美丝占”对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弱,需要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些病害的防治。不过,其2019年和2020年的米质检验结果显示,米质达到了部标二等和普通水平,说明其在食用品质上也有一定的保证。
为了充分发挥“两优美丝占”的潜力,农民需要遵循一定的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建议在5月上旬,秧龄控制在20至30天,亩播量10至14千克。栽插密度为每穴1至2粒种子苗,行距13.3×26.7厘米。施肥方面,大田亩施纯氮13至14千克,其中60%作为基肥,返青时施5至10%作为追肥,余下的30至35%作为穗肥。灌水管理上,应保持浅水湿润以促进分蘖,当亩茎蘖苗数达到16万时进行烤田,早够早烤,轻烤为主,分次进行。收割前6至7天断水,避免过早断水。病虫害防治上,重点防治稻瘟病,并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
综上所述,“两优美丝占”以其高产和较强的抗病性,成为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的优选品种。农民在种植时需注意病害防治,以确保这一新品种能够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