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麦110:山西冬麦区的新希望
在山西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中麦110”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共同培育,以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周麦18/府麦//周麦18)/邯6172,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长优势。
中麦110是一种半冬性小麦,其生育期长达231天,与当地的对照品种济麦22熟期相当。它的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且呈绿色,显示出较强的分蘖力。成熟时,中麦110的株高约为68厘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这使得它在面对风雨等自然挑战时更加坚韧。茎叶上的蜡质和直立的旗叶,使得穗层整齐,熟相良好,穗型为长方形,穗长8.0厘米,长芒,白壳,呈现出一种健康而饱满的外观。
在抗病性方面,中麦110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出中感,这意味着它在病害面前并非无懈可击,但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品质检测中,中麦110的籽粒容重分别为818克/升和816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分别为15.20%和14.61%,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3%和35.2%,稳定时间分别为0.8分钟和2.7分钟,这些数据表明中麦110在品质上也具有较好的表现。
产量方面,中麦110在2017至2018年度和2018至2019年度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432.0千克和534.8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和4.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4千克,比对照增产5.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07.5千克,比对照增产3.7%,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麦110在产量上的优越性。
栽培技术要点上,中麦110适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为18至22万。冬前需要浇水越冬,拔节至扬花期适当追施复合肥。播前需要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并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最终,中麦110以其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山西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这不仅是对中麦110品质和产量的认可,也是对山西农业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中麦110的推广种植,山西的农民有望迎来更加丰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