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两优粤禾丝苗:安徽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晶

2024-12-04 03:23:54 发布

在安徽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深两优粤禾丝苗”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一品种由安徽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共同培育,其审定编号为皖审稻20201033,是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佼佼者。

“深两优粤禾丝苗”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深08S与粤禾丝苗的杂交,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命力。在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这一品种的平均株高达到116.8厘米,亩有效穗数高达17.9万,每穗总粒数达到203.3粒,结实率高达87.8%,千粒重为23.4克。全生育期138天,与对照品种Ⅱ优838相当,显示出了良好的生长周期控制。

在产量方面,“深两优粤禾丝苗”同样表现不俗。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645.5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83%;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50%。2019年生产试验亩产更是达到690.4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59%,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然而,高产并不意味着忽视质量。“深两优粤禾丝苗”在米质上也达到了部标二等的水平,无论是2018年还是2019年的检验结果均是如此,保证了稻米的品质。

栽培技术方面,“深两优粤禾丝苗”有着明确的指导要点。播种期定在5月中旬,秧龄控制在30-32天,亩播量10-15千克。栽插密度为每穴1-2粒种子苗,按照13.3×23.3厘米的规格进行。施肥策略为大田亩施纯氮13-15千克,其中60%作为基肥,返青时施5-10%作为追肥,余下的30%-35%作为穗肥。灌水管理上,采取浅水湿润促分蘖,当亩茎蘖苗数达到15万时进行烤田,以轻烤为主,分次进行。收割前5-7天断水,避免过早断水。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特别关注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经过安徽省的审定,“深两优粤禾丝苗”符合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并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不仅是安徽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安徽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为农民增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