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晴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中粳稻新品种

2025-05-30 05:42:25 发布

南粳晴谷,一个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中粳稻新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品质特性,赢得了苏审稻20210026的审定编号。这个品种以其紧凑的株型、强大的分蘖力和良好的群体整齐度,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茎秆柔韧性好,抗倒性强,穗型大而偏弯,叶色中绿,叶姿挺立,谷粒饱满,成熟期转色好,这些特征使得南粳晴谷在众多稻种中脱颖而出。

南粳晴谷的全生育期为141.8天,比对照品种苏秀867短1.9天,株高98.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2.7万,每穗总粒数126.1粒,结实率高达88.5%,千粒重29.0克。在抗病性方面,南粳晴谷显示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中感性,但对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在产量表现上,南粳晴谷同样不负众望。2018至2019年的联合体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46.2公斤,比对照苏秀867增产5.1%。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59.8公斤,比对照增产7.0%。

南粳晴谷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期播种、适时移栽、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播种时间为5月中下旬,湿润育秧每亩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播量35~40公斤,塑盘育秧每盘120克左右,大田用种量每亩3~4公斤。移栽时间为6月中下旬,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1.7万~1.9万穴,每穴3~5苗。在肥水管理上,遵循“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病虫害防治方面,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中后期综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

南粳晴谷以其出色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了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