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27: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
在黑龙江省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北豆27”的大豆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这款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与宝泉岭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培育的大豆,以其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6”和原代号“宝交04?4025”的身份,展现了其独特的育种背景。
“北豆27”的诞生源于2000年的一次精心杂交,其母本“宝航96?68”与父本“宝丰9”的结合,经过系谱法的严格选育,孕育出了这一品种。它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约80厘米,分枝发达,花朵呈紫色,叶片尖锐,覆盖着灰色的茸毛,荚果弯如镰刀,成熟时转为褐色。其籽粒圆润,种皮和种脐均为黄色,表面光泽,每百粒重约19克,蛋白质含量高达38.46%,脂肪含量也达到了21.84%,这不仅保证了其营养价值,也使其成为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
在抗病性方面,“北豆27”表现出了中抗灰斑病的特性,这一特性对于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适宜的生长周期内,从出苗到成熟大约需要105天,且对温度的要求也相对宽松,需≥10℃活动积温大约2195.8℃。
产量方面,“北豆27”更是表现突出。在2007至2008年的垦区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2502.7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6%。特别是在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更是高达255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
对于想要种植“北豆27”的农民来说,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适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公顷保苗30至32万株,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避免重迎茬。整地时需进行伏翻或秋翻、秋起垄,确保播种状态良好。施肥方面,每公顷需施用磷酸二铵150至200公斤,尿素40至60公斤,氯化钾40至60公斤,并根据作物长势适时施用叶面肥,同时在施叶面肥时加入防治食心虫和灰斑病的药剂。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增强其抗病性。
“北豆27”主要适应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东北部地区,这一区域的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土地条件,尝试种植这一新品种,享受其带来的高产和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