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秘诀——Ⅱ优666,泉州晚稻的新选择

2024-08-14 05:13:41 发布

在泉州市,晚稻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选择——Ⅱ优666,一个由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迅速在众多稻农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Ⅱ优666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26.6天,比传统的特优63稍晚成熟,但带来的是更加整齐的群体和更大的穗粒。它的株高达到102厘米,穗长23.77厘米,每穗总粒数高达153.49粒,结实率高达86%,千粒重26克。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Ⅱ优666的高产潜力,也展示了其在田间的稳健表现。

在2005年的泉州市晚稻区试中,Ⅱ优666以平均亩产482.60公斤的成绩,比特优63增产18.03%。接下来的2006年续试,它再次以平均亩产545.7公斤,增产6.28%。到了2007年的生产试验,Ⅱ优666的平均亩产达到了492.3公斤,比D奇宝优527增产9.0%。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证明了Ⅱ优666在提高产量方面的卓越能力。

除了产量,Ⅱ优666的米质同样令人称赞。糙米率82.3%、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5.7%,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控制在较低水平,透明度达到1级,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蛋白质含量11.1%,这些指标均达到了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在种植Ⅱ优666时,建议采用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在水分管理上,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的策略,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核,Ⅱ优666以其优异的产量表现和米质,以及中抗稻瘟病的特性,被认定为适宜在泉州市作晚稻种植的新品种。它不仅为稻农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更为泉州市的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