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的农业新星——青海13号蚕豆品种

2025-05-06 05:16:43 发布

在青海省的高原山旱地上,一种名为“青海13号”的蚕豆品种正在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种蚕豆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由刘玉皎、张小田等育种专家精心培育而成,品种来源为马牙与戴韦的杂交。

青海13号蚕豆以其干籽粒型和春性早熟特性脱颖而出,植株可高达1.0至1.2米,花朵呈白色,基部带有粉红色,结荚低且荚粒数多,每荚含有3至4粒种子。成熟荚为硬荚,适合机械收获或脱粒,种皮光泽半透明,脐白色,粒乳白色且中厚形,百粒重约90克。营养成分丰富,粗蛋白含量为30.19%,粗淀粉含量为46.49%,具有中抗褐斑病、轮纹病、赤斑病的特性,耐旱性中等。在两个生长周期中,亩产分别达到287.35千克和296.35千克,比对照品种马牙增产11.08%和10%。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中等或中上等麦茬,避免轮作,注意前茬除草剂的影响。播种前施用有机肥1.0至2.0方/亩,配合纯氮2.50至3.00千克/亩,五氧化二磷4.0千克/亩。三月下旬至四月上中旬为适宜播种期,播种深度7.0至8.0厘米,播种量15.0至17.5千克/亩,保苗1.60万至1.80万株/亩。播种后及时覆土镇压,苗高10.0厘米时中耕松土,并追施纯氮肥2.5千克/亩。生长期要及时除草,五月底使用有效杀虫剂防治蚕豆根瘤蟓,视虫情连续防治2至3次,每隔7至10天一次。蚜虫发生初期,用杀虫剂喷施封闭带,普遍发生时全田喷雾防治。气温偏低或雨水过多时,视情况打顶。田间80%以上植株的下部荚变黑、中上部荚鼓硬时,及时收获。开花期使用代森锰辛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型杀菌剂预防蚕豆赤斑病。

青海13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2700至2800米的中、高位山旱地春播种植。成熟后期易于裂荚,因此要及时收获,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青海13号蚕豆以其高产、抗病、耐旱的特性,为青海省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高原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