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新突破——桂花33花生品种的丰收秘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名为桂花33的花生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桂花33,审定编号桂审油2015001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其品种来源为复杂的杂交过程,融合了桂花22、01秋、813等亲本的优良基因。
桂花33以其珍珠豆型的外观和紧凑的株型脱颖而出。它生势旺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鲜绿,主茎高73.1厘米,分枝长76.6厘米,总分枝数达6.8条。每株能结果14.5个,饱果率高达84.87%,双仁果率也达到了82.82%。百果重达到189.5克,百仁重74.7克,公斤果数605个,出仁率高达65.05%。此外,桂花33的粗脂肪含量为55.57%,粗蛋白含量26.15%,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其作为油料作物的巨大潜力。
在产量表现上,桂花33同样不负众望。2013至2014年的区试中,荚果平均产量达到285.32公斤/亩,籽仁平均产量183.94公斤/亩,相较于对照品种桂花21,分别增产7.76%和7.72%。
栽培桂花33时,需选择无青枯病或发病轻、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石灰质的沙壤土,并与其它作物进行合理轮作。播种时,应选择纯度高、活力强的种子,并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春播,秋播则应争取在立秋前完成。采用“起畦双行双粒”的种植方式,畦宽0.8米,畦高10.15米,每畦播种两行,行距0.25米,穴距0.16米,每穴播种2粒,亩播种约2万粒。播种前,使用花生种衣剂或多菌灵拌种,以增强抗病性。亩施基肥复合肥15公斤,磷肥50~75公斤作种肥。开花下针时培土迎果针,并追施钙、钾肥。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治虫害;春植时注意防涝,秋植时注意防旱。
经过严格审定,桂花33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地区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为广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