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棉花新品种“阜棉1号”:高产抗病,棉农的新选择
在安徽省,棉花种植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为“阜棉1号”的新型棉花品种,它由阜阳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而成,不仅通过了安徽省的严格审定,还以其卓越的特性成为了棉农的新宠。
“阜棉1号”是一种转基因中熟春棉杂交种,具有塔型植株和茸毛茎叶,叶片呈深绿色,铃形为卵圆形,吐絮顺畅。它的生育期大约为124天,相较于对照品种“皖杂5号”稍晚一天成熟。在植株生长方面,“阜棉1号”株高约120.8厘米,株果枝数达到17.5台,单株结铃数为28.3个,单铃重5.76克,衣分为40.55%,籽指为11.4克,霜前花率高达91.82%。
在抗性方面,“阜棉1号”表现出色,2013年和2014年的抗性鉴定显示,它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都有很高的抗性。具体来说,2013年它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4年则耐枯萎病,抗黄萎病。这使得“阜棉1号”在病害管理上更为省心。
品质上,“阜棉1号”同样表现优异。2013年和2014年的纤维测试结果显示,其纤维长度分别为28.2毫米和30.3毫米,断裂比强度分别为33.61cN/tex和30.7cN/tex,马克隆值分别为5.67和5.3,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纤维的高品质。
产量方面,“阜棉1号”在2013年和2014年的区域试验中,亩产皮棉分别达到了94.09公斤和104.7公斤,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3.53%和9.40%。2016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皮棉87.8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00%,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栽培“阜棉1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播期应根据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的不同条件进行调整;密度应根据肥力不同而有所变化;施肥应重视底肥,并在花铃期追施尿素;化控应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进行;防虫则应根据害虫情况酌情处理。
“阜棉1号”已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12)第047号,并在安徽省长江流域棉区获得种植许可,有效期至2018年2月7日。这标志着“阜棉1号”不仅安全,而且适宜在指定区域推广种植,为棉农带来了新的高产抗病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