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桑110:广东农业新希望,高抗青枯病的高产桑树

2025-06-04 05:40:44 发布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粤桑110”的杂交桑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农业的新希望。这一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粤审桑20190001,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申请和育种,品种来源是抗选01-19与抗选01-10的完美结合。

粤桑110以其生长势强和群体整齐而著称。它的叶片斜生,成熟叶呈长心形或心形,叶尖长尾状,叶缘细锯齿,叶面光滑,叶色深绿且光泽强。春季成熟叶片平均长达28.2厘米、宽23.8厘米,单叶重达8.3克。冬芽三角形,贴生和尖离,副芽多;枝条直,皮灰褐色,皮孔圆形和椭圆形,平均节间距6.5厘米,叶序3列或5列。在室内鉴定中,青枯病抗性率高达90.8%,田间种植后第三年青枯病抗性率为91.2%,显示出其高抗青枯病的特性,同时耐旱性也较强,成熟叶含水率高,非常适合作为小蚕用桑。

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粤桑110同样表现出色。种植头三年平均亩产叶量达到2602.8公斤,比对照品种283×抗10增产26.3%。饲养蚕品种两广2号时,平均万蚕产茧量17.70公斤、万蚕茧层量3.82公斤、100公斤桑叶产茧量8.13公斤,分别比对照种提高了3.8%、4.7%和5.9%。品质分析检测显示,新鲜成熟叶含水率79.1%、可溶性糖含量2.2克/100克、蛋白质含量5.1%、脂肪含量0.2%。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亩栽4000株左右,大小苗分类种植;种植前开挖种植沟,施足基肥,平时桑园应多施有机肥;小蚕专用桑宜采叶片,每隔15~20天采一次,每隔60~70天降枝一次,降枝后20天对新枝除弱留强,提高叶质。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指出,粤桑110为杂交桑品种,生长势强,桑叶产量高,叶质良,高抗青枯病,再生能力强,耐剪伐,成熟叶含水率高,适宜小蚕用桑。适宜广东桑树青枯病疫区种植,非疫区亦可种植。粤桑110的问世,不仅为广东农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