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西毛葡萄新品种——野酿3号的奥秘
在广西的丘陵、石山地和坡地上,一种名为“野酿3号”的葡萄新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个品种,由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培育,源自罗城县怀群镇东安村的野生毛葡萄单株,编号为103,经过精心选育,成为了桂审果2016014号的正式成员。
野酿3号的植株特征鲜明,新梢半直立,卷须间断分布,平均长度约11厘米,节间绒毛密集,而直立绒毛则较为稀疏。成熟枝条黄褐色,横截面近乎圆形,节间平均长度为8.1厘米。幼叶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绒毛密布,无光泽;成龄叶绿色,心脏形,全缘,叶柄洼基部呈V形,叶柄平均长度9厘米,叶中脉平均长度13.7厘米,叶片下表面、叶柄、叶脉密布绒毛,成龄叶大小为14.6厘米×12厘米,锯齿一侧凹一侧凸。
作为雌能花,野酿3号的第一花序多着生在结果枝的第2、3节位,以第2节为主,花序平均长度16.5厘米。果穗呈圆锥形,平均长宽为15.3厘米×10.4厘米,穗柄长6.4厘米。果粒圆形,果皮黑紫色,果粉薄,有小黑点状果蜡,平均纵径横径为1.35厘米×1.30厘米,果梗长度0.4厘米。种子褐色,种脐明显,外表面无横沟。在南宁地区,5月中下旬开花,8月中下旬成熟。
产量表现方面,2014-2015年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双定镇、罗城县四把镇测种植,亩产在937.6-1220.1公斤。2015年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进行田间现场测产,平均株产8.24公斤,平均穗重0.12公斤,折合亩产1220.1公斤;平均单粒重1.36克,百粒种子数374粒,可溶性固形物15.0%。
栽培要点包括:适合在丘陵、石山地和坡地种植,亩植20-60株,需按10%比例均匀配种雄株作授粉树。每株施放沤制好的农家肥5-10公斤作基肥。开花前10天和开花期间,各喷一次0.2-0.3%的硼砂溶液。坐果后的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每株追施复合肥100-300克和50-100克的钾肥,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和0.1%尿素溶液。新植苗须及时打顶,留2-3个副梢生长。定期对二次副梢摘心,不定期剪除无效营养枝和徒长枝。每年1-2月份进行冬剪,枝条冬剪时留3-5个成熟芽眼,短剪。开花前5-10天,结果枝留2-3穗,其它抹除,末穗后第5-8片叶处打顶。重点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果腐病。
经审核,野酿3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可在广西毛葡萄产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广西的葡萄种植种类,也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