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科技助力:中国农科院育成超高产小麦“H92—112”
2025-06-04 07:02:35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与山东烟台市农科所联合培育出了一种名为“H92—112”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系。这一成果不仅在科技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在实际产量上创造了新的记录。在1998年的《人民日报》报道中,这一小麦新品系亩产突破了600千克,达到了638.5千克,最高亩产甚至达到了643.9千克,这一数字在当年引起了广泛关注。
“H92—112”小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产量,得益于多亲本复合杂交、核技术诱变和细胞工程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小麦在面对北方的低温、光照不足、多雨潮湿以及病虫害等不利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高产。
小麦的籽粒不仅硬质饱满,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13%,湿面筋含量达到34%,赖氨酸含量为0.43%,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品质。此外,“H92—112”小麦还具有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的特性,成熟期比当地中熟品种早2至3天,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种植选择和灵活性。
经过国内多位著名育种、栽培专家的鉴定,认为“H92—112”小麦具有“5、4、3型”产量构成模式,即穗粒数50粒以上、千粒重40克以上、亩穗数30万左右,这为实现亩产突破600千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增产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更值得一提的是,“H92—112”小麦的适宜种植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在山东地区表现优异,在苏北、豫东、冀南、晋南、北京、天津等地同样适宜种植,这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而言之,“H92—112”小麦的育成,是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更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