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盐增产新希望——中科盐1号水稻品种介绍
2024-12-06 03:18:25 发布
在黄淮粳稻区,一种名为“中科盐1号”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抗盐性和增产潜力,引起农民和科研人员的关注。这一品种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培育,其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059,是粳型常规水稻品种的佼佼者。
中科盐1号的生育期平均为158天,比徐稻3号晚熟1.3天,展现出了良好的农艺性状。其株高89.5厘米,穗长17.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1.9万穗,每穗总粒数137.2粒,结实率高达89.8%,千粒重26.4克。在抗性方面,虽然对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为中等,但其米质指标却十分出色:糙米率84.9%,整精米率72.7%,长宽比1.7,垩白粒率28.7%,垩白度5.2%,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61毫米,碱消值7.0,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中科盐1号在2016年和2017年的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63.94千克和647.8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分别增产5.31%和6.79%,两年平均亩产655.9千克,增产6.04%,增产点比例达到100%。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56.11千克,增产7.62%,再次证明了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约3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2.0万至2.2万穴;施用纯氮20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前期浅水勤灌,后期湿润灌溉;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最终,中科盐1号因其优秀的特性和表现,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为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