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兖州区建成100个省市级和美乡村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兖州专场上了解到,兖州区全面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100个,新兖镇创成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获评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兖州区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先后形成了牛楼农文旅、管口麦香田园、小孟庭院经济三种产业发展模式,全区29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据兖州区政府副区长孙恒民介绍,新兖镇牛楼片区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探索出“党组织+公司+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村集体参与、全民自愿入股、收益分红”的运营架构,牛楼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累计带动村民就业1500余人。漕河镇管口片区发展小麦良种产业,探索形成了“一引四联双受益”发展模式,带动周边9个村3195户12044人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管口路径”。小孟镇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对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四荒”资源等开发利用,成立“兖州区食用菌产业链党委”,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4处,年摆放菌包60余万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0万元,带动150人实现就近就业。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2023年,该区粮食播种面积69.85万亩,粮食单产482.95公斤/亩,粮食总产33.73万吨。为更大力度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兖州区全面启动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创建8个小麦玉米百亩高产攻关田,建设7个粮食单产提升万亩示范区,涉及7个镇街,58个村庄,粮食种植主体3841户,辐射带动全区粮食产能提升。大力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粮食病虫危害损失率保持在2%以下,带动全区粮食生产节本增效5%以上。同时,聚力数字赋能,将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广应用大型智能农机具,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截至目前,兖州区农机总动力达到71.7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6.5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5%,粮食机收损失率1.2%,远低于2%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