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县:数智赋能“慧种烟”
四月才看烟苗嫩,七月又见烟株壮。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河口镇青麦地烟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烟株整齐划一,烟田在宽阔的田野里绵延起伏,犹如一条巨大的绿毯铺满大地,烟技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寻甸县,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助推寻甸烟叶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育苗池自动补水系统,实时监测育苗池水位情况,全县11个育苗点实现自动补水,节省人工成本近20万元;
——“智慧溯源”APP实时采集烟叶生产全过程数据并传输汇集至大数据平台,建立烟叶生产精准数据库,为数据驱动烟叶生产决策打下夯实基础;
——全天候的大田生态监测仪,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气象生态情况,及时准确预测病虫害发生,科学有效指导病虫害防治;
育苗环节的人工补水,历来是制约育苗点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寻甸县科学规划育苗场地,整合优化育苗点个数,2019年至2024年,全县育苗点由47个合并为26个,平均每个育苗点可供苗5430亩。
育苗点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为育苗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为解决人工补水费时费工的难题,2022年我们成立农创QC小组,实地开展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了《提高烤烟漂浮育苗池补水效率课题》,2023年在11个育苗点探索应用育苗池自动补水设施,成效显著。”寻甸县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管理股负责人饶清琳说。
2024年,寻甸县局(分公司)大力推广使用育苗池全天候自动补水系统,16个育苗点实现了全覆盖。
通过全自动水位控制阀自动探测育苗池水位高低,水位过低时会从地表铺设的水管及时进行补水。“比较人工补水,现在合作社自动补水每天可省工4-5人,按人均130元/天计算,整个育苗周期合作社可节省人工成本近3万元,全县烤烟育苗周期能够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寻甸县局(分公司)副经理施定国说。
除此之外,寻甸在育苗环节还开展了温湿度自动监测预警,两项改进措施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补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了育苗工作智能化发展。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烤烟种植能手许文启说起智能化设备,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自从安了这两个系统,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看见和操作,温度高了或者低了,就通知工人处理,自动补水系统我们只用把它打开,水位不够的时候,它自己就补水,水位够的时候就不用补了,省工降本也更加明显。”
为进一步推动育苗全过程自动化,下一步,寻甸分公司在自动补水的基础上探索紫外线自动水循环消杀系统,进一步控制水中绿藻的产生,确保池水充分循环过滤、养分均衡供应。
“育苗期间我利用‘智慧溯源’APP进行数据采集,操作起来很方便,还可以随时查询,安逸得很!”寻甸县局(分公司)功山烟站育苗管理员刘源明高兴地说。
以往,育苗工作管理都是靠育苗管理员填写纸质表格,简单记录温度、湿度、烟苗生长状态,不仅信息记录不完整不规范,还存在表单记录和工作督查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同时,育苗管理员和检查人员使用的是两套表格,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工作量大,导致大量成型的育苗基础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利用,影响了育苗标准化的全面落地。
今年以来,寻甸县局(分公司)瞄准问题症结、大胆创新实践,在2023年“智慧溯源”APP系统中新增育苗管理模块,实现“一部手机精准育苗”。
“智慧溯源”涵盖育苗数据采集、育苗过程记录、育苗检查、棚内外温湿度监测等,可实现育苗信息在线填报、查看、审批、统计分析、智能预警等功能,完善育苗全过程闭环管理。
今年全县26个育苗点100%推进“智慧溯源”可视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代替人工,有效减工降本,育苗工作整体呈现“布局集约化、育苗专业化、管理精益化”的良好新局面。
烟苗落地,新叶萌生。在烟叶面积核实环节,寻甸县14.12万亩烟叶所有数据上“云”,打开“智慧溯源”APP,可以准确查看每个地块面积核实情况。
寻甸烟区烟田分布范围广,垂直海拔高,如何实现地块现场精准取数、种植面积核查无误,是寻甸县局(分公司)一直关注的重点。
“智慧溯源”APP大田管理系统,是寻甸县局(分公司)根据数据采集真实性,从全面确保种植面积与合同签订一致的目的出发,以“精准、真实、高效”为理念研发应用的大田管理系统。
此外,寻甸县局(分公司)同步探索大田立体管理,利用配套的大田生态监测仪,采集气象及病虫害数据,利用AI智能摄像头采集烟株生长过程图片、视频等信息数据,分析烟株发育规律及叶片增长规律,构建生长发育模型,高效指导大田管理的同时实现烟叶精准测产。
在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寻甸县局(分公司)把加快烟叶生产转型升级作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着力点,将科技力量融入烟叶生产全过程,围绕“数智种烟”各环节开展技术革新,持续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走路、让烟农少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