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用“组合拳”专项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出成效
为确保治理措施落地见效,宁夏将专项治理作为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构建“五级联动”责任体系。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13个自治区部门“点对点”包抓重点县,208名县级领导“一对一”包联重点村,推动治理责任直抵基层末梢。同时,出台《“零彩礼”“低彩礼”证书颁发管理规定》等配套政策,将专项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等体系。
为破解农村高额彩礼难题,宁夏各地各有关部门聚力实施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自治提升、法治保障、婚俗改革、惠农增收、妇女关爱、青年新风8项行动,协同推进12项正向引领措施和5项负面约束措施,建立健全6项推进机制,推动农村彩礼水平持续下降,专项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宁夏注重疏堵结合,推出“12+5”激励约束措施,让践行新风者得实惠。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惠农奖补等政策支持,累计发放创业贷款3686万元,惠及243名新婚青年;协调设施温棚“零租金”“低租金”租赁。一系列务实举措,既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又拓宽了增收渠道,激发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全区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彩礼统计、标准认定、光荣证申领等制度规范,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法、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化解婚姻类矛盾纠纷3013件。妇联、团委、民政等部门对接婚庆餐饮、家居百货等商户99家,发布礼遇内容204项,开展婚恋交友、集体婚礼等活动470场次。
在专项治理的带动下,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是参与者。宁夏农民群众逐步从“重彩礼”向“重感情、重婚姻本质”转变,抵制高额彩礼、深化移风易俗的意识明显增强,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宁夏各市、县(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打通专项治理“最后一公里”。各级党委农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工作调度和跟踪督导,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全区各级组织部门紧盯重点县区、重点区域、重点乡村、重点人群,压实四级组织专项治理责任,广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专项治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管理。
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开展专项治理的长远举措,持续抓好惠农增收行动,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各级社会工作部门持续健全“一约四会”长效机制,指导村民委员会进一步细化约束惩戒措施,组织群众规范开展日常评议管理,宣传正面典型。
全区各级宣传部门创新宣传载体,保持宣传热度,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百乡千村万户”行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加大模范家庭、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群众移风易俗,推动形成全社会抵制高额彩礼的舆论氛围。
全区各级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调动志愿组织、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倡导婚育新风。各级政法部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涉婚法律援助,规范婚介行业管理,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各级民政部门要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和试点经验,常态化举办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探索新婚课堂等婚前辅导教育,倡导“低彩礼”、婚事新办等现代文明婚嫁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