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下的农业科技变革——无人机吊运 让秭归脐橙飞下山
你见过用无人机吊运水果吗?12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西陵峡岸,经飞手简单操作,无人机轻松吊起一箱85公斤重的橙子,让脐橙顺利飞下山!
秭归地处长江西陵峡两岸,果树大多种在险峻的山坡上,机械化作业难度很大。几十年来,脐橙运输经历了从背下山到运下山、再到飞下山的科技飞跃。
以前橙子只能靠人工背下山,背橙客由此而来。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背橙客就会连成点点橙线,在巴掌宽的山路上缓缓前行,一根打杵、一个背篓、一双胶鞋、一筐甜橙是背橙客们的“职业套装”。飞手望家新讲述道:“背乘客平均年龄在45至65岁,一趟背约重120斤的橙子,不仅效率较低,还存在安全隐患。”
2008年后,秭归县鼓励农民在橙园装配单、双轨运输车,轨道总长度已达350多公里,覆盖6万亩果园。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韩庆忠介绍,有了这些“小火车”,就能很方便地将橙子运到山底的公路边,然而使用运输车也存在局限。一方面,安装运输车轨道需要砍伐一些橙子树,不少果农舍不得;另一方面,铺设轨道需要一定成本,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橙农来说,并不划算。同时,铁轨的维护和路线规划也不能完全解决运输的问题,还需要人工解决最后10米的运输。
“2年前,我想着飞防无人机打农药能装80斤,那吊80斤橙子应该也没问题,果然挺成功。”飞手郭兴成告诉记者,后来他向大疆建议增加吊运功能,大疆就慢慢改进,在最近推出两款新增吊运模块的机型,分别能载重65公斤和85公斤,加入消摆和智能识别等功能,让吊运更安全。“2台无人机1天可吊运4万斤橙子,这需要40个背橙客才能完成,省时、省力、更省钱。”郭兴成说。
如今,每到丰收时节,一箱箱金黄果实翻山越岭,飞越山脊,橙子在空中、地面并驾齐驱,及时对接的运输场景,成为三峡沿岸一道神奇的风景线。目前,秭归县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无人机吊运比例约达30%,极大地节约了脐橙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秭归县着力调整品种结构,形成了“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一年四季有鲜橙的产品供应格局。农业无人机的迅猛发展,让秭归脐橙从植保飞防到采收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农业无人机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当地复杂地形的喷洒难题,更能有效提升柑橘运输效率与作业安全,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行业规模化应用的背后,离不开技术、服务和政策的扶持。秭归县政府负责人表示,通过无人机叠补政策支持、网线和障碍物整顿清理、起降平台和充电桩建设、新建无人机培训学校等方式,秭归县为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12年来,大疆农业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优化产品,随着对行业及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还构建了一套从培训、售后至维修支持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体系。”大疆农业全球市场负责人沈晓君说。
作为低空经济中发展成熟度最高的领域,农业无人机应用场景多样、应用市场广阔。沈晓君表示,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以来,国家在农机产品性能和质量标准上,经历了从行业到部委再到国家层级的标准推动,并为中国植保无人机技术标准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2017年的试点到2024年的全面覆盖,仅用7年时间,显著提升了农业无人机的普及率。据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统计,2023年植保无人机在全国农机补贴中共补贴了35631台,其中大疆占比80.54%。此外,今年1月1日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对农业无人机的范围和执照要求进行了单独的规定,进一步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使用门槛,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无人机将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链延伸等方面释放更多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