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植物之首,亩赚万元,可连续收获15年以上!
曹县这个镇一根芦笋卖三国,真正“吃干榨净”、赚得“盆满钵满”,一自研种苗自产自销产量提高40%以上。
曹县的芦笋种植主要以进口种子为主,但随着技术的积累和研发的加强,曹县现在已经实现了芦笋种子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国内首个2023年4月份,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耐盐碱的芦笋新品种航天6号在菏泽曹县问世,并开始全面推广。
据了解,航天6号芦笋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杭州浙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历经三十年而培育的新品种。
航天6号芦笋新品种更高产,较传统芦笋品种有着更加精致的口感,更加丰富的营养成分。新品种的推广,能有效净化芦笋种子市场。2023年年初,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已经受理了航天6号芦笋新品种的品种权申请。这是国内第一个申请品种权保护的芦笋品种。
加上多模式种植企业收购+保价回收!每年4到6月份,是曹县芦笋的丰收季,笋农们也迎来了繁忙的日子。
农村大众朱老家村芦笋种植技术员袁伯灵已经73岁了,在芦笋行业摸爬滚打了40多年。他介绍,芦笋有白芦笋与绿芦笋两个品种,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种植过程中有无光照。白芦笋需要高垄培土,这样长出来的嫩笋就是白色的,绿芦笋则不需要高垄培土。白芦笋平均亩产相比绿芦笋要高出20%,但必须及时采收才能保证质量。因此青堌集镇的种植户大多选择小面积种植白芦笋,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白芦笋从地里生长出来以后,如果不及时采收,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就会变红,这种芦笋的收购价每斤低于一块钱,十分影响收入,所以种植户都在早上与傍晚采收芦笋,因为那时的光照相对弱,对芦笋品相影响较小。”袁伯灵说,“种植户在采收完芦笋以后,都会马上找到经销商进行销售,及时存放到冷库里。”对于青堌集镇的芦笋种植户来说,芦笋销路并不是问题,“因为镇上有多家芦笋深加工工厂,芦笋需求量很大,大部分种植户会选择将当日采收的芦笋直接销售给工厂,虽然收购价格高,但是对芦笋规格有要求,因此,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芦笋,便会由各村芦笋种植合作社进行保底收购,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销售。”堌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长军介绍。
在曹县、单县,还有不少芦笋种植户开始在地里养殖金蝉,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效益还十分可观。
朱之春算了一笔账,1亩地产芦笋1000多公斤,据2023年行情,产值1.5万元左右;而一亩地再出一万多只金蝉,也能卖1.5万元左右,实现产值翻番。
在当地的产品展厅里,刚被打开的一罐啤酒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芦笋味,喝上一口,味道清香甘甜。这是通过创新深加工技术制作的芦笋啤酒,销量可观。这只是曹县创新芦笋深加工技术的一隅。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近几年,曹县的芦笋企业对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先后开发了芦笋保鲜、芦笋汁、芦笋粉、芦笋啤酒、芦笋胶囊、芦笋茶等30多个品种。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已成功研发出数十款芦笋深加工产品,并有多款产品获得了欧洲有机认证和美国有机认证。此外,企业还在欧洲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曹县的芦笋深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认可。“我们在芦笋深加工方面,可以说填补了我国在芦笋研发加工方面的多项空白,对曹县的芦笋资源,从叶到根,再到皮等下脚料做到了吃干榨净,大大拉长了芦笋产业链条,提升了芦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某芦笋加工企业负责人周长生介绍,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提高了芦笋的附加值,也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来自农村大众、菏泽晚报、芦笋大健康产业联盟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看了这些例子,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的有部分人能赚钱。不过,也能从中看到,他们之所以能赚钱,不光是因为行业好,还因为他们自己有脑子、有知识、能吃苦。
创业本身是件冒险事,有“10个创业9个亏”的说法,所以还是要告诉大家,别人的经历值得学习,但一定要考虑好自身条件,正所谓投资有风险,创业需谨慎。祝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创业成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