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淡出蒙牛后,在加拿大“再创业”仍是风生水起
【前言】
提到中国的牛奶品牌,就不得不说蒙牛,它的市场份额可不小,在各个超市和商店都能看到蒙牛的产品。你可能不知道,一开始是没有蒙牛这个牌子的。那时候的中国乳业市场,只有伊利一家独大。而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曾经是伊利的员工。后来由于种种缘由,他被迫退出伊利,另起炉灶,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蒙牛。
蒙牛成立后在市场上发展得很好,这都归功于创始人牛根生在企业经营方面很有能力。虽然牛根生后来淡出了蒙牛,跑到加拿大“二次创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果然,有能力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
牛根生在国外的企业是啥样的?他为啥不在国内好好待着,非得跑国外创业去呢?
【儿时经历颇为凄惨】
牛根生的家庭条件很差,小时候过得非常苦,他刚出生没几天,就因为家里太穷了,被父母卖给了别人。他被养父母用 50 元钱买入家中,从此改名换姓,开始了与“牛”紧密相连的生活。牛根生的养父母对他很好,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养父在当地的养牛厂工作。
他养母则留在家里,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养母是个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女人,她对牛根生的教育方式时而严厉,时而慈爱,完全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多亏了养母的正确引导,牛根生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三观正的成功人士。他这辈子的所有成就,都源于儿童时期养母的教导。
他和养母关系特别好,一直把养母当作自己唯一的母亲。然而,在牛根生 14 岁的时候,养母因病去世,他只能和养父一起相依为命。养父没过多久就又娶了个新媳妇,但这个继母对牛根生很不好,总是千方百计地刁难他,一点也不像个会好好过日子的人。
新媳妇进门没几年,养父就去世了,牛根生没了依靠,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他 20 岁那年,接了养父的班,也在养牛场当起了工人。
【能力出色、担任伊利副总裁】
由于工作勤恳,这小伙子挺能干,还对工作很负责,没过几年,他就实现了人生的首次“转变”。他能力出众,当上了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的厂长,而这个厂正是伊利集团的前身。
那个时候中国正一门心思发展经济呢,各个行业都出了好多人才,不少人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抓住了人生机遇。牛根生也是如此,在厂里工作几年后,把厂子领导得越来越红火。到了 1992 年,他被任命为该厂的生产经营副总裁。
后来,食品加工厂为了跟上时代,要进行转型改革,打算用内部职工入股的方式建立新模式。在员工的支持下,厂子改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一个普通的食品加工厂变成了“伊利集团”。
牛根生的精彩人生就此拉开帷幕,在郑俊怀和牛根生的带领下,伊利集团仅用 3 年时间就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巨头,并成功上市。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两位领导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身为伊利总裁的郑俊怀开始对直接下属牛根生产生不满情绪。毕竟牛根生是有实力的,他的谋略在集团内部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所创办的策划案和产品营销都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被视为“眼中钉”,也会有小人从中作梗,专门挑拨两位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地,郑俊怀开始越发怀疑这个曾和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兄弟,觉得他早晚会抢走自己的位置。
在集团里,牛根生也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敌意,他明白如今的伊利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与其被人“赶走”,不如潇洒地离开。
【另立门户、创立蒙牛】
就这么着,牛根生在 1999 年辞掉了那份自己热爱多年的工作,当时的他无依无靠,啥都没有。就算是这种情况,不甘心的牛根生仍然决心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乳业王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牛根生一上来就面临三无的困境:没奶源、没厂房、没市场,有的只是多年的经验和一群愿意跟着他干的部下。
为了不辜负这些追随者,也为了干出一番事业,牛根生说做就做,创办了一家名叫“蒙牛”的公司。这企业真不一般,竟然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先建立市场,然后借助其他小品牌的力量“借腹生子”,不得不说,这种逆向经营战略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牛根生不仅有想法,还将其付诸实践,事实证明,他这条路走对了。蒙牛飞速占领中国乳业市场,随后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集团没想到,这些曾在伊利工作的人,日后会成为乳业市场上最强的对手。一开始,没名气的蒙牛需要找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靠它的力量来推广自己。
牛根生想到了自己的老东家伊利,伊利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他觉得“靠上它准没错”。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人们瞅见了“蒙牛乳业,向伊利学习,争当内蒙乳业第二品牌”的街头广告,这广告语真是与众不同,让人们记住了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蒙牛”。
不得不说,这营销手段真厉害,表面上是在捧对手,实际上是在抬高自己,也就牛根生能想得出来,也敢这么干。因为这件事,蒙牛投入了很多资金在广告营销上,比如赞助春晚、超女这些热门节目,想让品牌更出名。
2007 年,蒙牛公司仅耗时 8 年,就成功超越伊利,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然而,商场如战场,蒙牛在忙着各种营销策略的时候,对手伊利也没闲着,伊利不仅拿下了 08 年奥运会的乳制品赞助商,还坐上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退出蒙牛、再无瓜葛】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同年,这些乳业集团又被爆出乳制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都受到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这些乳业集团的发展都每况愈下,蒙牛公司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08 年的亏损额竟然高达 9.5 亿元。
这事儿让蒙牛遭受了重创,为了活下去,牛根生不得不向外界求助,以此来渡过难关。中粮集团向蒙牛递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出资 61 亿港币收购蒙牛 20%的股份。至此,央企中粮集团摇身一变,成为蒙牛的最大股东。
中粮集团加入后,蒙牛公司的战略决策会更科学合理,这也将助力蒙牛更上一层楼,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牛根生在中粮集团加入后,辞去了蒙牛董事会主席的职务,退居二线。
年过半百的他,不再参与集团重大决议,也看淡了许多,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后来就很少有牛根生的消息了,一直到 2021 年 12 月 1 日,蒙牛乳业发了一个董事变动的公告:
牛根生不再担任蒙牛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他和蒙牛没有任何关系了。
【二度创业、专注教育】
牛根生从蒙牛淡出后,并没有闲着,而是专注于慈善事业。事实上,在 2004 年蒙牛上市那一年,牛根生就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并把自己的所有股份都捐赠出去,用于慈善。牛根生这一举动,也让他获封“中国慈善捐股第一人”的称号,大家都对他的无私钦佩不已。
17 年的时候,牛根生带着全家搬到加拿大生活,还在当地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开始了人生的新领域,进行二次创业。他觉得中国的普通话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样其他国家的人就能更好地和中国交流,也能扫除语言沟通的障碍。
他办的教育学校就是为了降低中文的学习难度,还花重金请来了中文专家陈淑红任教。牛根生觉得,教育的投入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而且他的中文学校办得非常好,真的很了不起。
【结语】
牛根生的成功,离不开他过人的商业谋略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参考资料:
牛根生辞任蒙牛,专注慈善事业
蒙牛 20 年:铸就中国乳业的“人才摇篮”
中国日报网消息:蒙牛品牌已经走过了 20 年,其成功的秘诀在于贴近消费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