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芋6号:高原上的马铃薯明星
在贵州省的高海拔地区,一种名为“黔芋6号”的马铃薯品种正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加工薯片的优质原料。
“黔芋6号”(区试名称:B01-31-9),这个品种的编号是黔审薯2010001号,由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培育而成。它是从shepody/387136.14的后代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中晚熟,全生育期大约85天。它拥有75厘米的株高,株型直立,叶子和茎都是绿色的,花冠呈浅紫色,而且天然结实较少。它的块茎是椭圆形的,皮色黄,肉色白,芽眼浅,薯皮光滑,块茎整齐,大中薯率高达86.5%,食味适中。
在产量方面,“黔芋6号”的表现非常出色。在省区试的两年里,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176.9公斤,比对照品种米拉增产了46.24%,增产点次达到了87.5%。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2097.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了60.2%。
种植“黔芋6号”需要一些特别的技术。首先要精选种薯,选择形状规整、色泽鲜明的健康种薯作为种子。播种前20至30天进行催芽,待气温稳定在8摄氏度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方式有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两种,单垄单行的垄距为70厘米,每亩种植4300至4500株;单垄双行的垄距为90至100厘米,每亩种植4800至5300株。
中耕培土一般要进行两次,第二次应在植株封垄前完成。施肥时,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出苗后,要及时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生长。现蕾期要结合培土追施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
病虫害防治方面,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应及早用甲霜灵或烯酰吗啉进行防治。青枯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
“黔芋6号”适宜在贵州省800米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它不仅耐肥力强,而且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是高原地区理想的马铃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