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油5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高产油菜新品种
在黄淮生态区的油菜种植领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育种专家董军刚、郭永华、董振生和李家成团队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油菜品种——陕油57。这一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为油菜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陕油57是一种甘蓝型食用油油菜品种,它的生育期长达233天,属于杂交种。这种油菜在苗期展现出半直立的生长习性,叶片呈浅绿色,长度和宽度适中,裂片数为5.0,叶柄长度也恰到好处。主茎蜡粉较少,花青甙显色弱,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陕油57的开花期较早,果身长度中等,角果姿态上举,籽粒为褐色,株高达到155.98厘米,分枝部位高度55.93厘米,有效分枝数为7.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高达298.4个,每角粒数为25.3粒,千粒重3.68克。其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为23.18微摩尔/克,含油量高达43.63%,这些指标显示了其作为食用油的高品质。
在抗病性方面,陕油57表现出低感菌核病和抗病毒病的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寒性和较强的抗倒性。在两个生长周期中,陕油57的亩产分别为254.8千克,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分别增产4.60%和17.80%,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栽培陕油57时,建议在9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种,亩播种量为200~250克,种植密度为2.0万~2.5万株/亩。施肥时,应重视平衡施肥,偏施磷钾肥,氮肥总量控制在10~12千克/亩,氮、磷、钾配施比例约为2∶1∶1。田间管理方面,需要注意防治蟋蟀、蚜虫、菜青虫等害虫,并在3叶期及时间苗,5叶期定苗。在抽苔初期和终花期后,还需防治茎象甲、蚜虫,并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以增加角果、粒数和粒重。此外,要及时防除田间杂草,并在多雨年份注意防治菌核病。
陕油57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河南,山西运城,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区秋播种植。在多雨年份,由于菌核病发病较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防治。同时,要注意基施或追施硼肥,以防止因缺硼引起的“花而不实”现象。
总的来说,陕油57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的特性,为油菜种植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有望在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