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肺疫与牛流行热:如何预防致命疾病?

2024-10-21 10:00:03 发布

牛肺疫,也称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病牛或带菌牛的呼吸和分泌物传播,影响饲料和饮水,甚至通过消化道和生殖道传播。牛肺疫的临床特征包括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通常表现为慢性或隐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症状的潜伏期大约为2至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型牛体温可达40-42°C,呼吸困难,伴有腹式呼吸和短咳,可能流出血性或脓性鼻液。肺部听诊可能发现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听到异常音和胸膜摩擦音。亚急性型症状较轻,而慢性型则表现为消瘦、消化功能紊乱、持续咳嗽和泌乳量下降,最终可能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病理变化包括肺部充血、出血和水肿,肺实质出现肝变,肺间质水肿增宽,胸腔内可能积聚黄色混浊液体。诊断时需注意病畜的稽留热、咳嗽、肺部异常音和胸腔积液。

预防和治疗牛肺疫的措施包括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对健康牛进行免疫。一旦发现症状,应立即隔离病牛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接触传播,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和炎热的6-9月。其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炎症以及运动障碍。虽然病势猛烈,但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

临床症状包括突然发病、高热持续三天、皮温不均、肌肉震颤、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鼻腔分泌物增多、不愿站立、步态不稳、呼吸困难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可能充血、肿胀并含有泡沫状粘液,肺部肿大并伴有水肿和气肿。

诊断时需注意发病时间、高热、气管支气管粘膜肿胀和肺部肿大。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措施包括夏季防暑、保持圈舍卫生、消灭吸血昆虫等。治疗包括使用特定的注射液和静脉注射葡萄糖、安那加和维生素C。

冬季来临,牧民们应提前做好牛只的疾病预防工作,避免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确保牛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