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荔丝苗:华南农业大学的红米新篇章
2024-08-24 06:04:10 发布
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的精心培育下,红荔丝苗以其独特的红米特性和优质米质,成为稻米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新星。这个名为“红荔丝苗”的稻种,以其粤审稻2008042的编号,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红荔丝苗是一个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它的生长周期比传统的粳籼89早熟两天,展现出了它在时间上的优越性。植株高挑,抽穗整齐,株型适中,叶色中和,叶姿披垂,长势繁茂,穗长而着粒疏,熟色中,但需注意其易倒伏的特性。
在米质方面,红荔丝苗的精米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高达73.4%,垩白粒率仅为12%,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达到70毫米,食味品质分高达80分,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米质的卓越。
然而,红荔丝苗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也颇为出色,抗稻瘟病能力强劲,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达到100%、95.2%、97.1%。不过,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稍显不足,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出重感白叶枯病的特点。
产量方面,红荔丝苗在2006年和2007年的晚造试验中,虽然产量略低于对照种粳籼89,但减产幅度并不显著,日产量稳定在3.33~3.53公斤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红荔丝苗在Ⅴ型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这是栽培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要点。尽管如此,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还是给予了红荔丝苗高度评价,认为它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并已审定通过。
红荔丝苗,这个由华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红米品种,不仅在米质上达到了高标准,更在抗病性和生长周期上展现了其优势。它的故事,是科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也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