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伊氏锥虫病:如何有效诊断与防治?
2024-10-21 10:00:04 发布
山羊感染伊氏锥虫病时,会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异常波动、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贫血、黄疸和皮肤异常。病羊可能表现出离群、呆立、消瘦,以及皮肤水肿或包块,尿液颜色异常。部分病羊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反应迟钝和运动障碍。病程较长的病羊多转为慢性病,通常在发病后10天左右死亡。
诊断方面,可通过病羊耳静脉采血,制作压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活动弯曲的纺锤状锥虫。此外,剖检病死羊可见胸腹水积聚,肺泡和支气管内有白色丝线状虫体。综合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和病原体检查,可确诊为山羊伊氏锥虫病。
防治措施包括对症治疗以增强病羊体质,使用10%安钠咖、5%维生素C和5%葡萄糖混合后静脉滴注。随后,使用血虫净进行血液原虫的驱杀,以及丙硫咪哇驱除体内寄生虫。同时,进行防疫注射,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卫生,提供优良牧草。
通过这些措施,病羊得以康复,羊群整体状况得到改善。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蛇蝇传播。发病原因可能与羊群长途运输、受风寒侵袭以及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有关。伊氏锥虫破坏造血器官功能,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可能与肺丝虫病混合感染,最终导致病羊死亡。
在引进种羊时,应调查疫病流行病史,进行产地检疫,防止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传入。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粪便的处理,避免在流行季节到潮湿和中间宿主多的地方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