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双18: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高产油菜新品种
在金色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双18”的油菜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吸引着农民和农业专家的目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基因组合X22×[Y114×(21937×9508)F6]F4,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命力和产量潜力。
“中双18”是一种甘蓝型食用油油菜品种,拥有208天的生育期,属于常规种。它的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叶片中等绿色,叶片长度适中,宽度较窄,裂片数量平均为5.7,叶柄短,主茎蜡粉少,花青甙显色极弱,这些特征都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开花期适中,角果姿态上举,籽粒黑褐色,这些特性使得“中双18”在视觉上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更令人瞩目的是它的产量表现。株高达到163.63厘米,分枝部位高度97.70厘米,有效分枝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高达134.2个,每角粒数22.0粒,千粒重3.77克。在芥酸含量0.32%,硫苷含量23.19微摩尔/克的基础上,含油量高达49.87%。此外,它还具有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强,稳产性强的特点。
在实际的产量测试中,“中双18”同样表现出色。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240.2千克,比对照品种圣光127增产7.30%;第2生长周期亩产179.0千克,比对照阳光2009增产15.5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双18”的高产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中双18”的优势,农民朋友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栽培技术要点:首先,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播种量控制在250~400克/亩,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密度控制在2.0万~2.5万株/亩。其次,配方施肥,必施硼肥,底肥要重,肥料要全,复合肥35~40千克、硼砂1.5千克;苗肥要早,抽苔至初花期根据苗情追施磷酸二氢钾1~2次。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包括中耕除草、疏通“四沟”、防治蚜虫和菜青虫,以及在花期进行药剂防治菌核病。
“中双18”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冬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极低水肥条件下可能难以发挥该品种优势,产量不一定突出。因此,农民朋友们在使用“中双18”时,应注意硼肥和基肥的投入,并在花蕾期防范鸟害,注意菌核病的防治,以确保这一新品种能够带来最大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