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39:高产大豆新品种,天津夏播的绿色希望

2024-07-31 03:03:10 发布

在天津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黄39的大豆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大豆,试验用名中作HJ03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的成果。

中黄39的诞生,源于1997年的一次科学杂交,它继承了中品661和中黄14的优秀基因。经过五年的定向选择和摘荚法培育,于2002年正式成型。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05天的生育期,70-80厘米的适中株高,以及两个短分枝。这种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拥有尖叶、灰毛和紫花,其籽粒椭圆、浅褐脐,百粒重可达20~22克,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性和抗倒性。

2005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分析结果显示,中黄39的粗蛋白含量高达40.45%,粗脂肪含量为20.85%,这不仅意味着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作物,也预示着它在市场上的高价值。

在产量表现上,中黄39同样令人瞩目。2005年和2006年的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它分别以6.0%和5.3%的增产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科丰6号。特别是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中黄39以14.7%的增产率位居4个试验品种之首,平均亩产达到212.4公斤。

种植中黄39,需要遵循一些栽培技术要点。首先,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地块,并施以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其次,精细整地,确保全苗,及时定苗,保持苗匀、苗壮。播种时,应选择适期早播,并保持适当的密度,每公顷保苗22.5万株。田间管理上,要注意生育前、中期的水分控制,以及花期和鼓粒期的水分供应,适时喷施叶面肥,补充养分,并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

中黄39的适宜种植地区为天津市,它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产的希望,也为天津的夏大豆种植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黄39这样的新品种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