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稻香】凤稻23号:大理白族的绿色奇迹
2024-08-19 05:36:40 发布
在云南省的高原上,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孕育出了一种新的粳型水稻品种——凤稻23号。它不仅是大理农业科技的结晶,更是高原农业的绿色希望。
凤稻23号,这个编号为滇审稻2010008号的品种,是经过四年四代的精心培育,由宋天庆、赵慧珠、何张伟、梁燕等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凝结而成。它的亲本是凤稻14号与合系42号的结合,展现了杂交优势的卓越表现。
凤稻23号的株型紧凑,叶片翠绿且挺直,全生育期为182天。它的高度适中,达到93.4厘米,穗长18.2厘米,穗总粒数109粒,而穗实粒数高达85.5粒,每千粒重25.6克。在亩有效穗达到32万穗的情况下,成穗率达到了82.9%,谷壳呈黄色,无芒,且不落粒,保证了收获的完整性。
在米质检测方面,凤稻23号同样表现出色:出糙率84.1%,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3.5%,粒长5.1mm,长宽比1.7,垩白率40.0%,垩白度6.4,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6mm,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含量8.2%。这些数据不仅说明了它的高品质,也展现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抗性方面,凤稻23号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对白叶枯病则表现为中感。这提醒我们在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产量表现上,凤稻23号在2007至2008年的云南省中北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60.1千克,比对照增产6.5%,增产点(次)率达到75%。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46.3千克,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0.89%,这证明了它的高产潜力。
凤稻23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50-2200米的粳稻区种植,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适应高原气候的优质水稻品种选择。它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提升稻米的品质,为高原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