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麦19:淮北区的高产新希望

2024-07-26 02:50:48 发布

紫麦19,一个来自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稳定的品质在淮北区的土地上绽放光彩。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皖麦2013001,是经过精心选育的成果,其亲本为烟农19和潍麦8号。

紫麦19的株型略松散,旗叶斜挺,茎杆上附着的蜡粉为其增添了一抹自然的光泽。它拥有长芒、长方型穗,白壳白粒,籽粒呈现出半角质的特质。在2009至2011年的区域试验中,紫麦19的平均株高达到了87厘米,比皖麦50高出4厘米,亩穗数38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45克,全生育期约230天,仅比皖麦50晚熟一天。

在抗性方面,紫麦19展现出了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和感纹枯病的特性。尽管面临病害的挑战,但紫麦19的品质表现依然令人瞩目。2010年的品质分析显示,其容重为797克/升,粗蛋白含量达到14.77%,湿面筋29.0%,面团稳定时间3.4分钟,吸水率56.2%,硬度指数54.6。2011年的品质分析结果更是有所提升,容重增至830克/升,粗蛋白含量增至15.70%,湿面筋31.31%,面团稳定时间延长至7.7分钟,吸水率52.1%,硬度指数52.5。

产量上,紫麦19在2009至2010年度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561.7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30%;2010至201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67.60公斤,增产5.80%;2011至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07.00公斤,增产6.5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紫麦19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的高产潜力。

紫麦19,淮北区的高产新希望,以其出色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淮北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