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种植新宠——郑稻18号,丰收与品质的双重保障

2024-07-26 02:04:02 发布

在黄淮地区,水稻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位新的明星——郑稻18号。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精心培育,这款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米质,迅速赢得了农民朋友的青睐。

郑稻18号的全生育期为159.4天,比豫粳6号晚熟3.4天,但这种等待是值得的。它的株高适中,穗长15.7厘米,每穗能结出128.1粒稻谷,而结实率高达86.5%,千粒重达到25.1克。在抗性方面,郑稻18号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苗瘟和叶瘟均为4级,穗颈瘟为3级,综合抗性指数为3.3,这使得它在稻瘟病的威胁下仍能保持稳定的产量。

在产量上,郑稻18号的表现更是让人瞩目。2005年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48.6公斤,比豫粳6号增产13.2%;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更是高达598.2公斤,增产8.1%。两年的区域试验平均下来,郑稻18号的平均亩产为570.6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10.8%。即便是在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也有543公斤,增产2.1%。

米质方面,郑稻18号同样不让人失望。整精米率达到70.3%,垩白米率仅为23.5%,垩白度低至3%,胶稠度达到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6.7%,全面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种植郑稻18号,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从育秧到移栽,再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都有一套详细的操作流程。特别是在肥水管理上,郑稻18号需要的总施氮量控制在每亩15公斤左右,分蘖肥宜早施、重施,适当增施钾、锌肥,穗肥看苗酌施。水浆管理上,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以确保稻谷的健康成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郑稻18号以其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的特点,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它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为这些地区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