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美味】茶薪菇人工栽培全攻略
茶薪菇,被誉为“中华神菇”,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这种珍稀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葡萄糖、菌蛋白、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高达1.75%,具有补肾和抗肿瘤的功效。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人工栽培茶薪菇成为一项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
栽培季节的选择
茶薪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C,最适宜的温度为22-27°C;子实体形成生长温度为16-32°C,最适宜的温度为20-28°C。因此,春秋两季是栽培的最佳时期。关键是要确保接种后的40-50天内气温不超过32°C,以及接种后60天进入出菇期时气温在15°C至30°C之间。
原料配方
茶薪菇的栽培原料配方有三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 木屑72%,麦麸25%,石膏1%,糖1%,过磷酸钙0.5%,石灰0.5%。
2. 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糖0.5%,石灰0.5%。
3. 木屑38%,稻草粉(玉米芯)37%,麦麸23%,石膏1%,过磷酸钙0.5%,石灰0.5%。
菌袋制作
使用17厘米×33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袋装料,原料混合后含水量控制在60%-62%,pH值6-6.5。每袋装干料约450克,套上颈圈,塞上棉塞后进行常压灭菌,100°C保持10-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30°C以下进行接种,每瓶原种可扩接25-30袋,然后在阴凉、干燥、清洁通风的培养室养菌,菌丝长满袋通常需要40-50天。
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料后,料面会分泌黄水,出现褐色斑块,随后长出小菇蕾。这时需要及时开袋,拉直袋口,地上浇水,保持栽培室空间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经过10-15天管理,子实体生长成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
采收
从长出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菌环尚未脱离时就要采收。采收二潮菇后料已偏干,每袋注水40毫升左右,使基料水分满足出菇要求,一般可采收3-4次,每袋可收干菇40-45克。
加工
采收后的茶薪菇用剪刀剪去根部杂物即可上市鲜销,或用脱水机脱水烘干,分级包装。目前我国多以干品出口至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茶薪菇的人工栽培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我们可以确保这种珍贵食用菌的稳定供应,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