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优17:四川农业大学与农科院携手培育的高产晚籼稻新星

2024-08-06 03:29:29 发布

在水稻的世界中,D优17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米质,成为了晚籼稻品种中的一颗璀璨新星。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研发,D优17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D35A×蜀恢527,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特性。

在2006至2008年的试验中,D优17的产量表现令人瞩目。2007年的试验中,其平均亩产达到了465.8公斤,比对照品种汕优10号增产7.5%,这一显著的增长在两年的试验中平均增产4.2%。尽管2008年的产量略低于前两年,但依然实现了0.5%的增产。

D优17的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宽且略披,谷粒呈长粒型,偶有短芒,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外观。它的生长周期平均为123.5天,较对照品种略长,但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均表现出色,保证了较高的产量。

在抗性方面,D优17展现了中抗稻瘟病的特性,但同时也对白叶枯病和褐稻虱较为敏感。这要求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两种病虫害的防治,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米质检测结果显示,D优17的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汕优10号。整精米率高,长宽比适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透明度好,胶稠度适中,直链淀粉含量也恰到好处,这些指标均达到了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的高标准。

在栽培过程中,除了病虫害防治外,还需注意防止倒伏,以保证作物的稳定生长。综合考虑D优17的产量、米质和抗性,它被审定为适宜在籼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的优良品种。随着D优17的推广种植,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农户带来更加丰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