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新品种GB518:黄河流域棉花种植的新选择

2024-12-04 04:56:03 发布

在黄河流域的棉花种植领域,一种名为GB518的新品种棉花正引起广泛关注。这款由国审棉20220015审定编号的棉花品种,由实力雄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发,其育种成果融合了中棉所52与邯338的优良基因,展现出卓越的抗虫特性。

GB518以其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的身份,为黄河流域棉区的春播生育期带来了114天的稳定生长周期。这种棉花株形紧凑,株高接近一米,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且深绿,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态势。每株棉花平均结铃17.5个,铃重6.2克,衣分高达40.5%,子指11.1克,霜前花率高达93.1%,这些数据均显示了GB518在产量上的潜力。

GB518的抗虫特性尤为突出,它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同时对棉铃虫具有强大的抵抗力,这得益于其转cry1Ab/cry1Ac基因的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GB518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上获得了农基安证字(2020)第069号的认证,确保了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安全性。

在产量表现上,GB518同样不负众望。2018至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的亩产均比对照品种有所增产,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比对照品种中棉所100增产8.0%至9.6%,显示出其在实际种植中的高产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上,GB518建议在4月15日至4月25日之间播种,适宜密度为3500至4500株/亩。整个生育期轻控,特别是在生育中后期,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和长势进行化学调控。在肥水管理上,建议施足基肥,并在初花期和花铃期追施两次,确保养分供应。对于病虫草害的防治,GB518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包括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和对其他害虫的监控。

最终,GB518以其出色的抗虫性能、高产潜力和栽培技术要点,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为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