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白甜糯7号:南方鲜食糯玉米的新宠
在南方的田野上,一种名为“粤白甜糯7号”的玉米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款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玉米,以其出色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鲜食糯玉米组的新宠儿。
“粤白甜糯7号”以其国审玉20210654的审定编号,向世人展示了其官方认证的身份。它的品种来源是N161-10与NT13B的完美结合,这种杂交优势使得它在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中表现出色。从出苗到鲜穗采收,仅需74.6天,虽然比苏玉糯5号稍晚成熟,但其株高221厘米,穗位高73厘米,穗长18.7厘米,穗粗4.9厘米的壮硕体型,以及白色籽粒和百粒重34.4克的重量,都显示了其卓越的生长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粤白甜糯7号”对小斑病和瘤黑粉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对纹枯病有中等抗性,对南方锈病则表现为高感。尽管如此,其皮渣率仅为12.55%,品尝鉴定得分高达88.0分,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5.70%,这些数据都证明了它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的优势。
产量方面,“粤白甜糯7号”同样表现不俗。在2019至2020年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54.0千克,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7.9%。这一成绩在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得到了重复,进一步证实了其高产的特性。
栽培“粤白甜糯7号”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首先,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的土地,并确保周围200米内不种植其他类型的玉米,以防止串粉。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条件安排,全生育期需要活动积温大约1980℃。在种植密度上,中等肥力及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建议种植3000至3500株/亩。施肥方面,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适量施用苗肥和拔节肥,重点施用攻苞肥。田间管理上,要特别注意防旱排涝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苗期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玉米螟及草地贪夜蛾。最后,适时采收也是保证品质的关键,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0至23天。
经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的严格评估,“粤白甜糯7号”成功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多个省份种植,包括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的鲜食玉米区。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美味健康的食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