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稻19:黄淮稻区的高产抗病害明星品种
2024-07-24 03:14:35 发布
在河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郑稻19的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病能力,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这个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1,成为黄淮稻区种植的新选择。
郑稻19是一种中晚熟的常规粳稻,全生育期为161天,展现出了紧凑的株型和粗壮的茎秆。它不仅分蘖力强,而且剑叶短,叶鞘绿色,这些特性使得它在田间生长时显得格外健康。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2万,穗长16.3cm,粒型卵圆,易于脱粒,每穗总粒数131粒,结实率高达83%,千粒重24g,后期落黄表现良好,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郑稻19同样表现出色。2007年的接种鉴定显示,它对稻瘟病菌的多个小种表现出免疫或中抗性,对水稻穗颈瘟和白叶枯病也具有中抗或抗性,这使得它在面对黄淮稻区常见的水稻病害时更加稳健。
品质方面,郑稻19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均达到高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透明度和胶稠度均表现出色,2007年米质更是达到了部颁优质稻米3级标准。
在产量表现上,郑稻19连续三年的试验均显示出了增产的潜力,2005年和2006年的省区试中,平均亩产稻谷分别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4.7%和8.2%,2007年的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稻谷也比对照增产4.3%。
郑稻19适宜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区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栽插和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和及时防治病虫害,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实现高产。
郑稻19,以其高产、抗病、优质的特性,成为了黄淮稻区农民的信赖之选,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