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川南的绿色宝石——茵红李
在川南的肥沃土地上,一颗颗绿色宝石正在悄然成熟,它们就是由宜宾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宜宾县农业局果树站精心培育的茵红李。这不仅是一种果实,更是一种科技与自然的结晶,一种对传统农业的革新。
茵红李,源自地方李资源的精挑细选,经过多年的试验与培育,终于以它那强健的树势和自然开张的树冠,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树皮光滑,枝条粗壮,叶片细长肥厚,深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倒阔披针形的叶片边缘有着细锐的锯齿,这是茵红李生命力的体现。
每年7月,茵红李的果实成熟,它们近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3.3克,成熟时果皮底色青黄,阳面紫红,全果着粉,缝合线明显,果梗长达3厘米。轻轻剥开果皮,露出黄绿色的果肉,离核,质地嫩脆,甜而不腻,清香爽口,是夏日解暑的佳品。
茵红李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每100毫升果汁中含有8.07克糖,0.66克酸,以及3.55毫克的维生素C,是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此外,它的耐贮性较强,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比脆红李早20天,为市场提供了更早的新鲜选择。
在产量上,茵红李同样表现出色。嫁接苗第二年即可试花结果,平均株产2.5公斤,第三年平均株产10公斤,到了第五年,便进入了结果的盛期。8年生的树,平均株产可达27.5公斤,亩产高达2200公斤,是丰产稳产的代表。
栽培茵红李,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从选址建园到肥水管理,从整形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需要遵循科学的栽培要点。选择冲击坝地或浅丘山地,土层深度60厘米以上,PH值5.5~6.5的地区建园,确保了茵红李生长的土壤环境。萌芽肥、壮果肥和采果肥的合理分配,保证了果实的健康成长。开心形或“V”字形的整形修剪,以及对流胶病、蚜虫、食心虫、蚧壳虫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都是确保茵红李健康成长的关键。
川南李产区,这片土地孕育了茵红李,也见证了它的成长与成熟。茵红李,不仅是川南的骄傲,更是中国农业创新的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绿色的土地,品尝这大自然的馈赠,感受茵红李带来的甜蜜与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