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39:中国大豆新希望,高产抗病的绿色使者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种名为“中黄39”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国审豆2010018的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中黄39的生育期为107天,株型半收敛,展现出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它的高度适中,株高71.6厘米,底荚高度16.6厘米,保证了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每株平均荚数达到37.4个,粒数78.1粒,粒重18.1克,百粒重22.5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产量保证。
在抗病性方面,中黄39同样表现出色。它对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具有中抗性,对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有中感性,这使得它在病害防控上更加省心省力。此外,其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褐色,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品质上乘,粗蛋白含量高达42.62%,粗脂肪含量19.68%,为消费者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品来源。
产量表现上,中黄39在2008年和2009年的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均展现出比对照齐黄28增产的显著优势,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5.4千克,比对照增产8.2%。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91.2千克,比对照增产4.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黄39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1.6万株,施底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或在开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这些简单的步骤就能确保中黄39的健康成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中黄39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它适宜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东中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黄39,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缩影,它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