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中国如何守护绿色家园?
2024-06-14 04:12:26
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得知中国已经成功划定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这是一项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确保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根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并将这些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项目用地和用海审批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覆盖面积超过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部分则有15万平方公里。这些红线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黄河、长江、东北森林带等关键生态区,构建了国家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各省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不一,有的省份超过50%,有的则不足10%。
这些红线区域不仅包括了自然保护地,还涵盖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区域,以及生态脆弱区域,总计约85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约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因其潜在的生态价值而被纳入红线。
为了加强管理,自然资源部联合其他部门出台了相关通知,规范了允许的人类活动类型和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的审批程序,明确了监管职责。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细则,其他省份也在积极跟进。
展望未来,自然资源部计划定期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督信息系统,提高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共同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