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鱼类混养模式的挑战与对策,如何有效预防败血症?
2024-07-05 00:03:50 发布
在华中地区,尤其是湖北,鱼类养殖多采用池塘混养方式,以四大家鱼、鲫鱼、鲤鱼和武昌鱼为主。这种混养模式旨在通过不同层次鱼类的合理搭配,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混养模式面临饵料资源不足、病害频发等问题,特别是鱼类败血症,对养殖效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鱼类根据生活习性可分为底层鱼、中下层鱼和上层鱼。底层鱼如青鱼、鲤鱼、鲫鱼,中下层鱼如草鱼、鳊鱼,上层鱼如鲢鱼、鳙鱼。合理的放养比例是上层鱼40%~50%,中下层鱼30%~35%,底层鱼25%~30%。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效率。但在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混养模式可能导致病害频发,特别是底层鱼类如鲫鱼、鲤鱼和青鱼,由于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池塘底部,容易成为败血症的早期感染者。
上层鱼类如白鲢、花鲢,虽然主要依赖浮游生物为食,但随着病原的扩散,它们也容易成为感染的第二梯队。草鱼和武昌鱼作为中下层鱼类,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但随着病原的进一步繁殖,它们也难逃一劫。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混养池塘中的病害问题,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调节水质,彻底改底,保证水质良好;其次,坚持“三开三不开”的增氧原则和“四定”的投饵原则;再者,加强日常管理,包括投饵、施肥、用药、调水、改底等,并坚持每天巡塘,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鱼病防治应遵循“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原则,一旦发现鱼类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混养模式虽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也需要养殖户精心管理和科学防控,以确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