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病:雨季潮湿环境下的防治策略
2024-06-29 02:02:39 发布
在潮湿的雨季,羊圈若不干燥,羊只容易患上一种影响蹄部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根源在于饲料中钙和磷的比例失衡,导致羊蹄的角质层变得脆弱。一旦羊蹄受到尿液、雨水的浸泡,或是被硬物如石子、金属碎片、玻璃渣等划伤,坏死杆菌便可能趁虚而入,引发感染。
病羊会出现行走困难,食欲下降,更愿意躺着而不愿意站立。检查时,可以发现蹄部有小孔或较大的洞口,里面流出黑色并带有恶臭的液体,蹄间可能存在溃疡,覆盖着坏死物质。病情严重时,蹄壳可能会腐烂变形,导致羊只无法站立,甚至引发全身性的败血症。
为了防治这种病症,一旦发现羊只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蹄部的修整。如果蹄叉部位有腐烂,可以使用5%至10%的浓碘酊或1%至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对于蹄部软组织的腐烂,需要彻底扩创并清洗,然后在蹄底的孔洞中填入5%的硫酸铜粉或5%的水杨酸粉,并用松节油进行包扎,以防腐防酸。预防措施包括适量补充矿物质,及时清理圈中的粪便和尿液,并在圈门口放置消毒液浸泡过的草袋,对羊蹄进行定期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