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王丝苗——晚稻新贵,产量与品质的双重保证
在湖南的稻田里,一种名为“粤王丝苗”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逐渐成为农民的新宠。由广东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湘审稻2013028的审定编号,向世人展示了其在水稻领域的新突破。
“粤王丝苗”是一种常规迟熟晚稻,全生育期仅需120天。它的株高适中,达到105厘米,株型整齐,生长势旺盛,植株间排列有序。叶片直立,叶鞘呈现健康的绿色,而稃尖秆则为黄色,无芒,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产量上,2011年的省区试验中,“粤王丝苗”的平均亩产达到了447.9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了13.06%,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而在2012年的试验中,尽管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仅为0.3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抗病性方面,“粤王丝苗”同样表现出色。它对叶瘟的抗性为3.3级,穗颈瘟为5.4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3.5,显示出良好的抗病能力。此外,它对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的抗性均为5级,耐低温能力中等,这使得它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生长。
在米质方面,“粤王丝苗”同样不让人失望。它的出糙率为79.4%,精米率为68.7%,整精米率为56.7%,粒长7.7毫米,长宽比为4.3,垩白粒率仅为14%,垩白度为1.7%,透明度达到2级。这些数据表明,它的米质优良,口感和外观都值得期待。
在栽培上,“粤王丝苗”需要在6月15-20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为15-20公斤,大田用种量为2.5公斤,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种植密度建议为16.5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在施肥方面,需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并及时晒田。在生长后期,要保持适当的水分管理,避免过早脱水。
总的来说,“粤王丝苗”以其高产、优质和较强的抗病性,成为了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双季晚稻种植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带来丰富的产量,还能保证稻米的品质,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