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棉新宠“中棉所72”:高效抗虫,产量有保障
在河南省的棉田里,一种新型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中棉所72”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抗虫性能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春棉种植的新选择。
“中棉所72”的生育期为129天,植株呈塔型且松散,平均株高110.3厘米,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它的结铃性非常强,铃形卵圆形且较大,平均单株结铃数达到25.1个,铃重6.5克。衣分高达39.9%,籽指12.0,霜前花率高达92.2%,吐絮畅且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在产量表现上,“中棉所72”在2006年的省杂交春棉品种区试中,8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81.1kg、106.0kg、96.9kg,比对照品种豫杂35增产显著。2007年续试,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8.2kg、100.0kg、93.0kg,再次显示出其增产潜力。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9.1kg、101.5kg、95.7kg,均居杂交春棉3组6个参试品种前列。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度、田间管理以及病虫防治。播种期根据种植方式不同有所调整,露地直播在4月25日至30日,地膜覆盖则在4月15日至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为4月5日至15日。每亩种植密度建议在1800至2200株。田间管理上,重视施肥与浇水的结合,适时喷洒叶面肥和缩节安,以控制株高在100厘米左右。病虫防治方面,要根据害虫发生量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中棉所72”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由河南省农业厅正式公布。它适宜在河南省各棉区进行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推广时需严格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规定范围。
选择“中棉所72”,就是选择了一个产量高、抗虫性强、易于管理的春棉新品种,为棉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