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新突破——皖杂豆5号,高产抗倒伏的夏大豆新品种
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皖杂豆5号”的杂交夏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9,这个品种是W1101A和MR1312的杂交结晶,以其中熟特性和有限结荚习性脱颖而出。
皖杂豆5号以其紫花和棕茸毛,椭圆形叶片,以及椭圆、黄色、褐脐的籽粒而著称。成熟时,植株能够全落叶,不裂荚,展现出良好的抗倒伏能力。在2017年和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皖杂豆5号的平均株高达到75.5厘米,底荚高度19.6厘米,有效分枝2.4个,单株荚数34.4个,单株粒数67.9粒,百粒重21.4克。全生育期大约101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稍晚成熟1天。
在抗病性方面,皖杂豆5号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和SC7表现出中感至中抗的水平,这为种植者提供了一定的病害防控参考。在营养品质上,2017年和201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粗蛋白(干基)含量分别为41.78%和42.53%,粗脂肪(干基)含量均为19.34%,显示出其良好的营养价值。
产量表现上,皖杂豆5号在2017年和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69.81千克和163.3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88%和9.09%,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64.0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06%,进一步证实了其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不同肥力地块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高肥力地块1.1万株/亩,中肥力地块1.3万株/亩,低肥力地块1.5万株/亩。底肥推荐使用20-3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遇涝灾要及时清沟沥水,结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防早衰。
综上所述,皖杂豆5号以其高产、抗倒伏和良好的抗病性,成为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种植的理想选择。种植者需注意及时防控病虫害,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