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羊瘟”?养殖者必看防疫指南
2024-06-28 05:41:12 发布
随着雨季的到来,湿热天气成为常态,这对养羊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一种对山羊和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极具破坏性的传染病,其特征包括发热、口腔炎、结膜炎、肠胃炎和肺炎。这种疫情不仅威胁羊只健康,还可能导致养殖户面临重大经济损失。
为预防和控制疫情,养殖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日常管理与防疫制度: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对所有进入羊舍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避免外来疫情的传入。
2. 引种与检疫:选择非疫区的正规养殖场引种羊羔,并办理检疫和登记,确保获得原产地检疫证明。引进羊羔后,进行羊舍消毒并隔离,确保健康。
3. 疫情报告与控制:一旦发现疫情迹象,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方案,遵循“严、早、小、快”原则,隔离并捕杀染疫羊群,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常规消毒。
4. 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在引进动物时做好调查和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在多雨季节和寒冷干燥季节之前,对幼龄小反刍动物进行免疫接种,通常在2-6月龄进行,使用小反刍兽疫疫苗进行颈部两侧皮下注射,剂量为1头份/只。注射后7天产生抗体,但日常消毒和疫情检查工作仍不可放松。
通过这些综合防控措施,养殖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带来的风险,保障羊只健康和养殖业务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