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麦13号:重庆地区农业的希望之种
在重庆的田野上,一种名为“渝麦13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这一品种由四川农业大学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其品种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0002,是川农19与R3301的杂交后代。
“渝麦13号”以其稳定的春性表现,适应了重庆地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在海拔400米以下,它的全生育期为176至187天,而在海拔400米以上,这一周期延长至189至196天,平均为184天。这一品种的分蘖力强,长势旺盛,平均株高81.0厘米,穗形为长方形,具有长芒和白粒特征,半角质质地,转色落黄表现良好,易于脱粒。
在产量上,“渝麦13号”展现出了其卓越的潜力。经过两年的区试,11个试验点次均实现了增产,其中2个点次减产,1个点次平产。产量的波动范围在188.90至403.35公斤之间,平均亩产达到了298.7公斤,比对照品种绵阳26增产8.26%。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高达260.15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6.58%,所有试验点均实现了增产。
品质方面,“渝麦13号”的容重为731.5克/升,粗蛋白含量12.53%,湿面筋含量25.6%,沉降值30.0毫米,属于品质模糊型小麦,这为食品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在抗性方面,该品种对条锈病具有中抗性,对赤霉病表现为中感,对白粉病则较为敏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特别是在抽穗扬花期,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白粉病,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渝麦13号”适宜在重庆市渝中、渝东地区及渝东南中低山区种植,建议在立冬前进行播种。播种方式可以是窝播或条播,净作亩用种量约为7至8公斤,以确保基本苗在12.0至14.5万/亩之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州、丰都等地区由于减产现象,需谨慎使用。
总的来说,“渝麦13号”以其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为重庆地区的小麦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品种有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